我們都知道就在很多年前,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們中國在農村養豬盛行一時,由于國人對豬肉的偏愛,家家戶戶都有豬圈,“養年豬”和“殺年豬”就成為了一個生活習俗。甚至直到現在有的家里老一輩還是這樣的,但是隨著畜牧業發展,有些農民走上了養殖的道路,把個人家散養改為集約化養豬,從院里的豬圈改為豬場。為了節省建設投入,減少豬場占地,把群居圈養改為限位欄飼養。這種模式當時非常盛行,直到現在大多數豬場依然保留的限位欄飼養。
隨著規?;B豬水平的提高,人們發現原先推崇的母豬限位欄,看似節省空間、高效、便于管理,實際上限制了母豬的活動空間,違背了豬只自然生長的規律。近些年我國育種工作飛速發展,但是PSY、MSY等母豬性能始終達不到國外的水平,即使完全引種國外的種豬。究其根本,是因為抗生素和疫苗濫用引起的豬群健康度問題以及母豬長期禁錮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且目前國內養豬也沒有充分考慮動物福利問題。
1.對肢蹄的傷害:限位欄的后部漏縫地板的板條過細(<8cm),漏縫過大(>2cm),特別是將板條與欄縱軸垂直的安置,會使懸蹄卡在條縫中,容易造成懸蹄挫傷、感染,乃至骨折;母豬限位欄的地板的實心部分若過于光滑,極易引起后肢外展,內側蹄踵炎;多數限位欄長為2m, 四胎以上的經產母豬嫌短些,為了吃料飲水常將四肢集于腹下,長期如此形成后肢臥系,使配種時后肢承重能力減弱;有的限位欄地板為全實心,母豬后軀尿糞污染嚴重,常造成后肢蹄部感染、化膿、形成各種變形蹄,乃至喪失生產力。
2.泌尿系統危害:不少限位欄不能保持環境的清潔,母豬后軀被糞尿污染情況嚴重,母豬尿路短,如果不講究后軀衛生,易形成泌尿系統的上行性感染;加之飲水器流量小,缺乏運動,母豬飲水量小,從而減少了尿液對尿路的機械沖洗作用。母豬限位欄里的的母豬由于缺乏運動,腹肌、膈肌、薦坐韌帶的發育相對虛弱,無氧氧化耐量下降,心肺功能低下,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能力相對弱化,造成限位欄的母豬產程過長(即滯產增多),子宮頸開放時間長,從而增加了產后感染的機會,如果該母豬本來就有泌尿系統感染,其產后感染機率大增。
半限位欄使用注意問題
與限位欄相比,半限位欄既能滿足母豬一豬一槽,減少采食爭搶應激,又能滿足休息和運動時空間足夠,母豬可以自由活動,增加母豬運動量,減少便秘、難產幾率,母豬不必長期固定在水泥地板上,可以在活動區運動,減少了肢蹄病和關節炎發病率。同時克服了由于環境單一、狹小引起的刻板行為。